close
  1. 心理學所常採用的研究方法有: 實驗法、相關法、觀察法、文獻回顧法等。
    1. 實驗法:研究者嚴格控制實驗情況,通常在實驗室進行測量,實驗法可以獲得因果關係。
    2. 相關法:以統計方法研究變項項之間的相互消長或連帶關係,相關的程度從負1.01.0不等,0代表完全無相關, 1.0或負1.0代表完全相關。相關法無法斷定變項間的因果關係,只能說明變項間有相關。
    3. 觀察法:進行觀察與紀錄受試者的行為與反應。
    4. 文獻回顧法:是針對特定主題進行現有文獻的摘錄整理,後設分析需要使用統計方法合併先前研究結果,並且做出結論。
  2. 心理學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主要觀點。
    1. 結構論:代表人物為馮德、鐵欽納,採用內省法將心智予以分析、分解。
    2. 功能論:代表人物為詹姆斯,主張心理學研究意識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結構。
    3. 行為論:代表人物為華生,主張心理學應當研究可觀察的外顯的行為,採用實驗法。
    4. 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為韋特海默,主張必須從整體來了解人類的心理現象,人的行為是內外貫通的,只瞭解外顯行為是不完整的。「部分的總和不等於整體」。
    5. 心理分析論:佛洛伊德,認為人在童年時期的潛意識經驗及其導致的內心衝突是心理障礙的根源。
  3. 當代心理學對個人行動的五大觀點:
    1. 行為觀點:把個體所有行為的產生看作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關係的心理學觀點。華生是行為主義觀點的代表人物,華生認為所有行為都是制約的結果,環境藉由增強特定習慣來塑造行為。探索刺激與反應之間聯繫的心理學派別是行為主義。
    2. 生物觀點:以神經生理學的研究結果為基礎,對個體的心理和行為進行解釋的心理學觀點。
    3. 心理分析觀點:認為人類行為是由某種潛意識動機驅使的心理學觀點。
    4. 認知觀點:唯有研究心智歷程才能完整了解個人,心智歷程可以經由客觀方法來研究。
    5. 主觀觀點:認為人類行為取決於個人所知覺到的世界,而非客觀存在的世界。
  4. 心理學的研究倫理:

心理學的研究應遵循其專業的倫理與道德規範,包括:

  1. 避免或減少對個體造成可能的身心傷害;
  2. 尊重參與者的隱私權或提供適當的保密措施;
  3. 徵求受試者的同意;
  4. 適當地處理必要的隱瞞;
  5. 並於研究結束後向受試者提供簡報,以昭公信。
  6. 以動物為對象的研究,研究者有道德責任,必須提供動物人道對待,而且盡可能減輕牠們的痛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heartapp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